12 Aralık 2007 Çarşamba

1.2.3 染色体G带分析方法:采用胰酶处理法,具体步骤参照陈国宏(2003)[3]的方法。
2 结果
2.1 家鸡与鹌鹑的核型
家鸡与鹌鹑染色体参数,见表1,染色体核型,见图版I(A、B、C、D)。
表1 家鸡与鹌鹑大染色体的参数(x±SD)
Table 1 The parameter of macrochromosomes from domestic fowl and quail
相对长度 臂比值 着丝粒指数着丝点位置 相对长度 臂比值 着丝粒指数着丝点位置
Relative
length Armradio Index ofcentromere Position ofcentromere Relativelength Armradio Index ofcentromere Position ofcentromere
1 22.40±1.76 1.55±0.17 39.46±2.70 m 22.95±1.64 2.16±0.38 32.16±4.16 sm
2 17.28±1.55 1.60±0.22 38.69±3.33 m 18.31±0.97 1.43±0.24 41.46±4.01 m
3 11.73±1.16 ∞ 0 t 11.61±0.95 ∞ 0 t
4 10.79±0.90 2.85±0.65 26.66±4.58 sm 9.53±0.74 ∞ 0 t
5 7.34±0.70 ∞ 0 t 7.44±0.42 ∞ 0 t
6 6.26±0.80 1.86±0.40 35.62±5.05 sm 6.09±0.60 ∞ 0 t
7 5.32±0.79 ∞ 0 t 5.09±0.37 ∞ 0 t
8 4.95±0.64 1.14±0.15 46.97±2.92 m 4.22±0.39 ∞ 0 t
9 4.07±0.63 ∞ 0 t 3.51±0.31 ∞ 0 t
Z 9.80±0.98 1.09±0.08 47.96±1.74 m 11.24±0.75 1.11±0.13 47.51±2.75 m
W 4.93±0.62 1.07±0.08 48.49±1.79 m 4.51±0.56 ∞ 0 t
Domestic fowl Quail
染色体号
家鸡 鹌鹑
注:表中“m”表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sm”表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st”表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t”
表示端着丝粒染色体。
Note: “m” means metacentric chromosome, “sm” means 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st” means subtelocentric
chromosome, “t” means telocentric chromosome.
对家鸡与鹌鹑的大染色体进行比较,可明显看出:(1)2者染色体数目都为2n=78。(2)
家鸡常染色体中NO.3、NO.5、 NO.7、 NO.9染色体为t 型, NO.4、 NO.6染色体为sm
型,其余染色体为m型;而鹌鹑的常染色体中,除NO.1染色体为sm型、NO.2染色体为m
型外,其余染色体均为t 型染色体。 (3)家鸡与鹌鹑的Z染色体均为m型染色体,但鹌
鹑Z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比家鸡大1%多,家鸡的Z染色体为第5大染色体,而鹌鹑的Z染色
体为第4大染色体;W染色体家鸡为m型染色体,大小与NO.8染色体相当,而鹌鹑则为t
型染色体,大小介于NO.7和 NO.8染色体之间。
2.2 家鸡与鹌鹑的G带带型
家鸡与鹌鹑的前9对大染色体和Z、W染色体G带,见图版I(E、F),分析结果表明,
家鸡与鹌鹑染色体G带带纹特征基本相似,最主要的区别反映在NO.1、NO.2染色体上,
具体表现在:NO.1染色体上家鸡p臂上有7条深染带,q臂上有9条深染带;而鹌鹑p臂
上有5条深染带,q臂上有11条深染带。NO.2染色体上家鸡p臂有2条较宽的深染带,而
鹌鹑p臂、q臂各有1条较宽的深染带。
3 讨论
3.1 家鸡与鹌鹑的核型比较
一般认为,鸟类的核型进化速率很慢,染色体数目极保守,许多不同的种具有基本相同
或相似的核型[5]。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家鸡和鹌鹑9对常染色体和W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相
差无几,但就Z染色体而言,2者的相对长度却有较大差异,这似乎与前人关于“原始Z染色
染色体核型及G带比较分析
徐 琪1, 陈国宏1*,张学余2, 王偕根3, 嵇宝华1,李碧春1, 吴信生1

(1.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科学系, 江苏 扬州,225009
2.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江苏 扬州,225003 3.江苏省姜堰市农林局,江苏 姜堰,225500)
摘 要:分别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胰酶处理法,对家鸡和鹌鹑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家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但染色体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NO.1、 NO.4 、
NO.6、 NO.8 和Z染色体上,NO.1染色体家鸡为m型,而鹌鹑为sm型;NO.4 、NO.6、 NO.8 和Z染
色体家鸡分别为sm、sm、m、m型,而鹌鹑全为t型。G带分析结果显示,家鸡和鹌鹑的G带差异主要反
映在NO.1、NO.2染色体,这可能是由于臂间倒位所致。
关键词: 家鸡;鹌鹑;染色体;核型;G带
家鸡与鹌鹑同属鸟纲(Aves),鸡形目(Calliformes),雉科(Phasiamidae),但分属于
原鸡属(Gallus)与鹌鹑属(Coturnix)。染色体作为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兼有稳定性
与可变性的特点[1],通过对染色体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生物的分类和系统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还有助于亲缘种的鉴定、群落结构分析等问题的探讨。关于家鸡与鹌鹑的亲缘关系的研究,
国内仅见于傅衍等(2001)通过测定家鸡线粒体D-环区539bp碱基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
鹌鹑的相应序列作出了比较分析[2],而有关细胞遗传学方面的证据尤其是带型方面的资料一
直很缺乏。本文通过对家鸡与鹌鹑的染色体核型与G带带型的比较研究,旨在探明家鸡与鹌
鹑在进化上的同源关系,并为禽类细胞遗传学积累有价值的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家鸡(20♂,20♀)取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国家地方禽种资源基因库;
试验用鹌鹑(10♂,10♀)取自泰州市星辉鹌鹑良种繁育场。
1.2 试验方法
1.2.1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具体步骤参照陈国宏(2003)[3]的
方法,并稍作改进。
1.2.2 染色体分析方法:每只家鸡或鹌鹑选择5个铺展良好、周缘清晰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进行观察、计数,在10×200倍镜下显微照相,冲洗印相后,利用photoshop图象处理软件
进行剪贴、排序。对分裂相前9对大染色体及Z、W染色体的短臂(p)、长臂(q)进行测
量,按公式:
某条染色体的长
相对长度(%)=
1~10染色体总长(包括Z染色体)×100%
长臂长(q)
臂比值=
短臂长(p)

短臂长(p)
着丝粒指数(%)=
长臂长+短臂长(q+ p)×100%
分别计算家鸡和鹌鹑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值和着丝粒指数,并按Levan(1964)[4]标准
划分染色体形态类型。

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项目(863-2001AA2430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673)
作者简介:徐 琪(1978-),男,江苏如东人,硕士生,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E-mail: xuqi1978@sina.com
*通讯作者:陈国宏(1963-),男,江苏扬州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资源评价、保护与利用。Tel: 0514-7979350